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检查汇报材料 宜黄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02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几代实小人不懈追求、团结奋进,共同书写着百年实小掷地有声的精彩。学校一贯奉行“以德立校、特色办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积极倡导“爱岗敬业、务实奉献” 的校风,“爱生、乐教、务实、创新”的教风,“乐学、善思、创新、进取”的学风。“团结活泼、勤奋向上”是全体师生时刻不忘的校训,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如今的宜黄县实验小学正沐浴着教育均衡发展的霞光,迈着矫健的步伐,行走在宜黄教育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素质教育谱写了新的篇章,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16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711平方米,体育用地面积9200平方米。学校拥有52个教学班,2832名学生。全校147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102人;教师的学历、职称均已达标。教师中有多人获得省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十佳校长”、“十佳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等荣誉称号 我校坚持以“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理念为先导,提出了 “发挥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促学校管理上台阶”的管理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各项工作上档升级,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在学校硬件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校在省、市、县主管部门、业务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按照“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及评估标准的通知”要求,贯彻“设备先进、软件配套、运用普遍、优化教学”的思路,不断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在软硬件、师资队伍建设及课题实验研究发挥示范作用等方面等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形成信息化教学的办学特色。 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强化组织保障。学校在2000年成为首批“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之一,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荣誉,又把它当作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运用工作。学校积极抢占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制高点”,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前提。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电教处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及经费保障等工作。学校成立了电教处,落实了电教主任及电教工作人员的待遇。学校电教处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有工作。学校教研处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各项工作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形成了“主管领导——电教处——全体教师”工作管理体系和“主管领导—教导处教研处(负责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全体教师”教学管理体系两条管理网络体系。 2、强化制度保障。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依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制订了管理制度:《教育信息化设备、资源应用考核制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管理制度》《现代教育技术经费保障制度》《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等多个制度,使电教日常工作管理办法,综合电教室等专用教室使用规则,有关教师的工作职责宣传到位,落实到位,确保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将现代技术教育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管理范围内,建立了评价、激励机制,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作出贡献和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以奖励,逐步完善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规章、技术操作规程,明确了岗位责任目标。学校选派5位专、兼职教师与各学科、各办公室信息员组成技术小组,负责全校网络的维护、硬件维修,辅导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等工作。 二、 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设施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应用高水平”为基本原则,加快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步伐。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硬件建设。2015年县政府投入1500万元为学校建起了综合大楼,使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2015年购置了140台联想一体机用于教师办公。2016年购置了12台惠普M1005打印、复印一体机。2016年12月,投资9万多元购置了大型室外音响设备。2017年3月更新了分布校园各个教室52个广播设备系统。2017年5月更新了23个教室的班班通设备,由原来的投影仪,变成了希沃一体机。软件建设先后投入10万余元,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如课件制作素材库、新课标优秀课件制作软件、教学所需的各种音像资料等,极大了的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方便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教学,学校建立了独立的门户网站,网站地址为“yhxsyxxw.30edu.com.cn”。经过梳理整合,网站设立了网站首页、校园新闻、校园文化、教师频道、学生园地、校务公开、硬件学堂、心理健康、校内资源等十多个一级栏目,每个栏目设立了3-8个二级栏目,现共设有二级栏目37个,开辟了网络移动办公平台和家校联系平台。 三、教育资源应用到位,培训工作全方位铺开 现代教育技术着力点在于“用”,就是要把现代教育技术渗透到师生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学校从2002年起每学期都要组织对4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因特网资源、下载的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现在大多数教师能制作课件,利用先进资源为学生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使师生都尝到了甜头,极受师生的青睐,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培训,力争做到了校长懂、骨干精、全体通。为此,我校采取“以点带面”、“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培训学时及考核情况均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统计。每学年我校组织现代化教育技术校本培训都不会少于30课时。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大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兴趣,也使得每位教师终日“与其为伍”,乐在其中。一改过去公开示范课的“临时抱佛脚”,现在校园出现了几种良好的应用现象:观看同步课堂电视节目,感受国内知名教师的教学风采;积极查阅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资源、教研论文、教学案例、课标解读;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互相学习使用远程教育备课、上课的经验等,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师生初步尝到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给课堂带来的活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备课范围、计算机使用技能都得到显著的改变;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公开课、研究课,安排“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汇报课、示范课;举办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比武、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逐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考评力度;以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展示汇报会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学校重视建设一支懂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采用“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等多种办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教师培训档案。目前,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多媒体软件制作培训的教师达到90%,100%的学科教学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领导一直秉承开门办学的理念,一方面不断学习其它学校的先进的办学经验,一方面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拓展辐射空间。送教下乡,支持农村教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的转变,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校努力发挥省级示范校的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了“结对帮扶”“送课下乡”“示范校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的传帮带活动,真诚帮助带动周边更多学校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近2年来,我校共有28人次参加了市县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为各乡镇培养电教骨干教师三十余名。开门迎客,实现资源共享,近年来我们接待了市内外不少兄弟学校的来访,承办了多次市县教师培训活动。 四、研究与应用并举,电教工作突显成效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对提高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100%的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造情境,营造氛围,扩展视野,突破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达到95%以上,教育效率、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多年来,我校教学质量一直保持稳定,名列全县前茅。学生合格率90%,学科优秀率40%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集体备课,是优化教学设计的最有效方式。为了提高备课和研究的效率,我校自2011年开始,全面推开电子备课方式,主备人的设计,教案、课件、练习等都使用电子版,通过网络上传到共享空间,组内教师发表研习意见,并通过集体研讨交流,及时提出,及时修订完善,及时开展课后反思,教师们经常通过网络交流教学信息。绝大部分教师利用网络空间建立了与全国、省、市教育、教学、教研单位和个人的联系。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研究更加便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电教处的全面培训突显成效:2016年9月我校教师曾丹电教论文获省一等奖,雷家慧课件获省二等奖。徐晓莉老师和范莉玲老师获县“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分别获壹等奖。2016年9月徐晓莉老师省展示活动二等奖。2016年11月范莉玲老师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优秀辅导员。2017年4月雷家慧老师获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二等奖,谢文忠老师获三等奖。2017年4月黄灵老师获县语文优质课一等奖。黄灵、许滢老师指导学生诗歌朗诵获市一等奖。黄灵在全市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中,获小学主题班会一等奖。2017年5月我校教师黄澜辅导学生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竞赛获得一等奖。我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今年在省课题平台上报了四个电教课题。 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创建信息化校园,管理是关键、培训是前提、学习是根本、建设是保障、研究是动力、应用是核心,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我校将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率,加快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宜黄县实验小学 2017年6月20日
![]() |
![]() |
![]() |
![]() |
![]() |